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药苑深耕 育人为本 —— 燕京理工学院制药工程团队闪耀全国教学研讨会

       2025年7月22日至24日2025年全国高校《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承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协办。研讨会紧扣国家 “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体发展战略,聚焦制药工艺学教学的关键问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范式,来自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近百名专家和教师参加,其对推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发展、培育适配行业需求人才意义重大,为制药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搭建关键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超现代大健康产业学院为此次研讨会提供了大力支持,其作为燕京理工学院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一直致力于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大健康领域的教育、科研与产业对接,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参会各方在制药工程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桥梁。

                

       在燕京理工学院环境与健康学院的组织下,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艺学教学团队在专业及教学团队负责人林贝副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参会。该团队成绩斐然,在林贝副教授的引领下,2021 年制药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同年至 2022 年度成为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并于 2023 年成功推动制药工程专业通过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验收。林贝副教授个人也荣获多项荣誉,展现出卓越的教学与管理能力。此外,团队核心成员刘雪凌教授,作为制药专业课程群负责人及河北省女科协会员,在教学改革方面成果丰硕,其主持的省级项目有力推动了课程思政建设。课程主讲教师闫凤巧副教授同样深耕教学一线,经验丰富。整个团队构建了 “双师三能” 师资体系,依托虚拟资源平台与 23 家实践基地,为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筑牢根基。

       研讨会上,刘雪凌教授代表团队作了题为 “民办高校制药工艺学思政的创新实践” 的汇报。她指出,随着制药工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单纯的 “技能型” 向 “素养型” 转变。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薄弱、实践与企业需求脱节、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不足等问题,团队构建了 “一中心、三主体、多融合” 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 “基础 - 综合 - 创新” 三阶思政培养路径,融入虚拟仿真、项目式教学、课赛融合等多元方式,将思政元素巧妙贯穿于制药工艺学教学全过程。汇报成果显示,经过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家国情怀得以厚植,在专业知识掌握与职业素养提升上均取得良好成效。这一创新实践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与认可,为全国民办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与交流。

                    

       会后,闫凤巧副教授感触颇深,她表示:“此次研讨会内容前沿且实用,众多高校分享的 AI 融合制药工艺学一流课程建设、数字教材建设构想等内容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特别是数字赋能实践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的展示,如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生产制造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仿真实习等,生动呈现了新技术对教学场景的革新,极大提升了教学效能与实验安全性。这些宝贵经验为我们后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清晰方向,我们将积极探索,尽快将其融入日常教学。”

       林贝副教授在会后总结道:“本次研讨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契机,汇聚了全国高校在制药工艺学教学领域的智慧。我们团队在聆听专家报告、与同行交流过程中,深入了解到行业最新趋势,尤其是 AI 技术与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成果,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不仅为我们团队的后续工作明确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深化教学改革的决心。”

       燕京理工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在此次研讨会中充分展现了自身特色与优势。其环境与健康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成果突出,作为河北省一流专业,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成效显著,体现了民办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探索。学校一直秉持 “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 的办学理念,以培养 “四会五有” 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超现代大健康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燕京理工学院搭建起高度仿真的工作场景,弥补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短板,形成了 “产学研用” 协同网络,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这正是民办高校办学灵活性与创新性的有力体现。未来,燕京理工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不断提升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为我国制药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在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