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公益实践,燕理在行动丨仲夏生命树实践团前往天洋城广场,为市民筑牢生命安全线

七月的天洋城广场,清风拂过,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在此温情上演,“仲夏生命树:安康护航·政校同心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化身“生命守护者”,用专业与热情为市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现场既有活泼好奇的孩童,也有认真学习的青年与老者,大家在互动中共同解锁“救命技能”。

上午九点,实践团的志愿者们早已布置好模拟人体模型、急救演示道具,鲜红的队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大家知道吗?当有人心脏骤停时,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大大提高生存率!”志愿者李同学的开场白瞬间吸引了周围市民的注意。她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原理、步骤要点,一边结合模拟模型演示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技巧,“按压时要双手交叉,掌根对准胸骨中下段,垂直用力,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

人群中,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听得格外专注,不时点头记录。“小伙子,我年纪大了,记不住这么多步骤,能不能再慢一点演示?”一位大爷的提问得到了志愿者的耐心回应。实践团成员张同学特意放慢动作,从判断意识、拨打急救电话,到胸外按压、开放气道,每一个环节都拆解成“手把手”教学,“您看,像这样找准位置,借助身体重量往下压,既省力又有效。”大爷跟着比划,脸上露出豁然的笑容:“这下明白了!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救老伴儿一命呢!

广场另一侧,孩子们围在模拟模型旁,眼中满是好奇。“哥哥,这个‘假人’为什么不会动呀?”一个小男孩仰起头问。志愿者蹲下身,用童趣的语言解释:“这是我们的‘急救小老师’,它能帮我们练习救人的本领哦!你看,这样按下去,它就像‘活过来’一样啦。”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踮着脚尖,模仿着按压的动作,虽然力道稚嫩,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一旁的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仅孩子学到了知识,我们也跟着涨见识。”

青年群体则展现出更强的实践欲。几位带小孩的年轻人主动上前,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实操演练。“按压角度不对,手腕要伸直”“频率稍慢了些,再加快一点”……志愿者们一对一纠正动作,从细节处规范每一个操作。“以前总在电视上看急救场景,今天亲手试了才知道,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市民王女士擦了擦额头的汗,感慨道,“学会了这些,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更从容。”

活动持续近三个小时,“仲夏生命树:安康护航·政校同心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天洋城广场的活动渐渐落幕,但“仲夏生命树”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市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他们的笑容与那句“遇到紧急情况,我也能帮上忙了”的话语,正是对实践团最好的肯定。未来,这支由高校学子与基层单位共同组建的实践队伍,将继续行走在普及急救知识的路上,用专业与爱心为更多人的生命安全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