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教学
燕京理工学院获评新华网、腾讯网“品牌实力民办大学”等称号
燕京理工学院 11月30日,由新华网主办的第八届“大国教育之声”论坛活动在京开幕。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投票、媒体和专家评审等环节,燕京理工学院再次成功获评“2017年度·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自2013年以来,燕京理工学院连续五年获评新华网“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称号。 燕京理工学院获“2017年度·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称号 新时代孕育新使命,新思想领航新征程,新华网第八届“大国教育之声”论坛以“从‘新’开始 变即永恒”为主题,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各大教育机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新使命、新任务、新挑战。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刘元园应邀代表学校出席活动,并接受了新华网访谈。 副校长刘元园接受新华网访谈 刘元园副校长接受访谈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办学成果。燕京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转设更名。我们现在是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也在2016年成功入选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这对燕京理工学院来说是一件大事。燕京理工学院位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区域——燕郊国家经济开发区,具有特别明显的区位优势,与北京副中心仅一河之隔,能够最大限度的共享北京资源。学校是一所花园式校园,拥有2万多名在校大学生,设有有9个二级学院,工、管、艺、文、经、理、法、教育8个学科门类的52个本科专业和27个专科专业。 “我们现在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带头人。比如说,今年八月份,中国青年报对易点高校进行的专题报道中,采访的联合创始人魏苗义和校园创业代表董浩,一位是我们的毕业生,一位是我们的在校创业大学生。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创业沃土不仅能培育,还能传承。”刘元园副校长分享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和新成果。燕京理工学院在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方面推行的是课程、实践、评价“三位一体”模式,建设的一中心五功能区的创业孵化园被河北省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燕京理工学院已经有近4万名毕业生,从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每年近七成的毕业生在京津冀的主要城市就业,光在北京就业或者创业的学生就超过5成。 面向未来,刘元园副校长认为,教育进入新时代,满足受教育者对更高、更好、更优质的高等教育需求,也应该成为教育从业者们的崇高追求。燕京理工学院作为全国最优秀的民办高校之一,已基本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满足多样化需求,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1”、“1+N”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才和发展途径。 未来,燕京理工学院将以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作为办学追求,更加注重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燕京理工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将燕京理工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创新型大学。 燕京理工学院 11月22日,由腾讯网主办的2017年度“回响中国”教育年度总评榜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专家学者、高校及知名教育机构领军人物等600余人汇聚一堂。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燕京理工学院再次成功获评“2017年度品牌实力民办大学”,副校长刘元园应邀代表学校出席活动,并接受了腾讯网访谈。